Posted on 16 Jan 2022 in
读书 : 这里指的既是广义上的上学读书,也是具体意义的读书。
中国人对于读书有一种迷思,好像是觉得读书才是唯一正道,别的好像都不行。从小时候我们接受到父母教育到名言警句比如-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。
首先要来驳斥一下这句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这句话,这里的读书如果是作为一个工作来说,那么首先大家就不会认可,文官vs武官,都能带来很大的价值,在不同的背景条件下,读书并不是最高的,英雄没有读书高么(儒家文化圈的人是不是从小就接受这种一边倒的逻辑,被喂这样的句子而不去思考为什么?)。第二,如果这只是作为一个兴趣爱好的话,那么就更令人不满了,因为如果是兴趣爱好,那就是你做来娱乐自己的事,做得好固然很好,做的不好也无所谓,因为最重要的是娱乐自己。这句话在钓鱼佬的口中应该是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钓鱼高”,😳。第三就是读书作为一个事本身,这个事本身就是一件事,对不同的人同样的事/同样的书价值是不一样的,或许对于体弱的小朋友来说,也许读一本书本身是比不上让TA去跑两圈-锻炼身体来的实在。
但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呢?已经有无数的前人给我们指出了原因,比如学东西,找共鸣,听故事。目的不同当然读的方式也不同。比如小说可以囫囵吞枣,但是如果是在学东西的话,最好配合适当的练习,这样学的更好更快(毕竟如果你不练习可能就真的是没有学到,特别比如编程,这种最好就是把学到的东西用到自己想到的题目中去,或者因为想用而学,带着目的的学效率应该也会更高。甚至我觉得最好是带个目标来学,比如学英语,你可以给自己定一个考托福的目标,这样你带着这个目的来学来练可能都会更好)。当然还有一些有意思的书,当我们读起来的感受到了共鸣,感受到了自己并不孤独,简直是想直拍大腿,太对了。真是“吾昔有见,口未能言,今见是书,得吾心矣”。还有一类实用自助书籍,读起来可能也会有收获,这类书可能会帮我们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。注意这不是指的那种毫无逻辑的成功学,请避开它们。都说书籍是人类的精神粮食,但有些是垃圾食品,或者甚至都不如小说,至少小说给我们带来了消遣,而写的好的小说就像拍的好的电影一样,可以把我们暂时带离现实但有给我们力量或者共鸣。
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,有时候读书是为了学习,有时候为了休闲,有时候读书本身就是目的,读书不应该被作为通向某些东西的方法。你读可能就是因为你想读。没有那么多原因,你不想读的时候就放下书。发呆放空睡觉都无所谓。去做别的事也更好。
同样的,有很多别的事情也应该被作为目的而不是方法,比如性。你做爱,就是因为你想这样做,不需要一定和一段关系,和爱绑在一起,你做爱只是因为你想做,没有那么多原因,跟啥“终生大事、幸福”这些就更沾不上关系了。或者如果进行的不错的话你还能感受到幸福。不需要解释原因。(你交朋友,是因为你想要这个朋友,你和TA在一起开心,而不是“多个朋友多条路”,那是属于附加价值,你本身并不是为了那个路而交朋友的,否则就本末倒置,而且这也太功利了吧,😳。)做爱这件事本身可能还可以减肥,让人快乐,我们应该改成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做爱高”。
所以读书-读吗?当你完成了基础教育,当你想学东西、寻共鸣、休闲都可以读,但切莫把读书作为方法,也不要真的觉得“唯有读书高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