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ed on 05 Apr 2024 in
几年前看过一本很好看的书《后悔当妈》,首先我想吐槽一下,书的名字叫 《Regretting motherhood》,直译也就是后悔当妈,但是国内居然译成《成为母亲的选择》,摆脱光看书名还以为是鼓励当妈呢。
首先我觉得这本书很好看,除了有真实的采访到后悔成为母亲的人,也在这个问题上做了足够深的挖掘和探索。也有在女权的部分做了很多的讨论。我觉得这本书明确指出了很多问题:
书里的几个点
后悔 vs 矛盾
首先,后悔和矛盾是不同的情绪。比如有些人当妈了之后,会烦恼职场对已育女性的不友好,然后会苦恼很多育儿方面的东西,这不是后悔,后悔是认为当妈就是个错误有关。
有些人就是不喜欢母亲这个身份以及社会对母亲这个身份的期待。
怎么会没有后悔这个情绪呢?我们可能会后悔自己做出的一些选择,那当然就有后悔当妈的。后悔当妈,不等于没有在认真当个好母亲 或者是 不爱自己的小孩。
后悔和矛盾终究是不一样的:后悔可能牵涉到母亲的矛盾心理,但对母亲身份的矛盾心理并不意味着后悔。有些母亲对自己的母亲身份感到矛盾,但并不感到后悔;而有些后悔成为母亲的女性并不对母亲身份感到矛盾。
后悔和“要如何自在地当一位母亲”无关,而和“成为人母就是个错误”有关。
愿意 vs 同意
我并不是第一个指出“同意”和“愿意”有所区别的人
这是很明显的,同意不同于愿意,我可能在职场中,可能由于老板的要求我同意做某些事情,但这绝不代表我愿意。
我不是主动自发的想做这件事,我只是消极自由1 被侵犯,不得不做某些事,不得不接受某些奴役。
社会诱导
社会诱导分几方面: 制度、虚假的自由选择、有些人不知道有其他选择。
现如今的制度依靠的就是“女人即母亲”。没有这个制度,社会会崩塌。
民族主义、医学化、异性恋霸权、父权制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正在携手合作,以继续维持这样的性别劳动分工。因为“女人即母亲”是个重要的制度,没了这个,整个体系可能会分崩离析。支持者一次又一次地强调,这样的分工从定义上来看是很自然的,所以必须延续下去。
为了保证事态不会改变,支持者也承诺这样的划分不仅会让世界更美好,对女人和孩子也更有益。
自由选择是空谈,很多时候你只有向下的选择,你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家庭主妇,也可以选择成为一个老板。但你到了真实的环境中,发现父权制给你制造了太多障碍。
尽管人们用自由、自主、民主及个人责任来包装“自由选择”,但实际上“自由选择”只是空谈,因为这个概念“天真地”忽视了不平等、强迫、意识形态、社会控制及权力关系。这个社会告诉我们,我们的个人选择使我们过着现在的人生,仿佛我们能够全权编排我们的人生剧本,能全权编写任何不幸和悲剧;我们深深受到知识、歧视及强大的社会力量形成的道德体(moral bodies)的影响及严格规范,而这些影响了我们所做的决定。
不知道人生可以有其他选择,有些人其实是同志,但是她活了一辈子都不知道,因为她不知道,其实人生可以有别的选择。
他们的出生很可能只是因为女性别无选择或是不知道还有其他选择。
如果说当妈是人的天性的话,那么这根本不会成为文化,也压根不会需要人教,因为如果是天性那么人就自然而然会这样做。
比如费孝通《生育制度》里说到的:
若是有一种需要可以由我们机体天赋的生物机能来满足的,我们在满足这种需要时也就不必再加上人为的工具,换一句话说,不必再有什么文化了。
反过来说,我们在昆明每条大路上都有“行人向左边走”(后来又改作“车子靠右边走,行人靠旁边走”)的牌子,正表明不但行人有在右边走的可能,而且有发生交通事故的事实。我们看见社会生活中有生育制度也就可以知道人结婚而不生孩子,生了孩子不认账,不但可能,而且确有这种对社会不利的事实。这些决不是生物机能所能保证的人类行为的通例。生育制度的内容也决不能是一些人类本能的行为了。
怎么办
首先,讨论后悔这件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。
表达后悔与不表达后悔都具有其社会意义。
那能怎么办呢?其实这是可以选的,虽然在中国有遗弃罪,但在美国的所有州,基本上你都可以合法的放弃抚养权。
社会福利机构会 kick in,他们会帮助你的小孩找领养的父母。我觉得这很人性和文明。因为对有些人来说,他们可能的确无法做到养育孩子,那还不如让政府和福利机构来处理。如果可以把孩子生下来然后可以不用养育,可能很多少女也不会选择在厕所生小孩然后再杀死小孩了。
与弃养相对,其实在美国,你也可以选择 disown your family,如果你 teenager (14~16)已经能 support 自己,那么可以选择 Emancipation,上庭之后可以选择作为一个成年人生活,也无需再与有毒的父母生活在一起。
如果你还是个小孩子,但是如果你感觉你的家是个不安全的地方【遭受到了虐待、环境不安全】,也可以自己打 Child Protective Services 电话求助,他们也可以 kick in 帮你找领养家庭,甚至某些地方幼儿园小学也会有这类小孩是否受到虐待的观察👀。
我觉得无论是弃养 or disown your family 都是很好的社会支持,这都是很好的社会支持系统。这是文明的象征。
后记
继续写下去就会偏题,于是提醒我自己回到主题。我想说的是啥,现今大家,出门吃饭、出去玩都会看点评,那在做出当妈这个选择之前,我觉得也完全有必要看看本书里提到的差评。毕竟吃个饭要看点评的话,那么生个小孩一定就更要多看点评,了解可能的后果、后遗症。
-
消极自由 vs 积极自由: 消极自由是指可能不用做某些事的自由,比如我不被逼迫做某些事,我不用受到别人的奴役,这是一种防御性自由。积极自由是指主动追求做某些事的自由,我是自己的主人。 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