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ed on 20 Jan 2025 in
数了一下自己 2024 年在 neodb 上标记读过的书,有26本,给自己鼓掌👏🏻,现在简单总结一下自己喜欢的,以及再次给这些书打分:
亲密关系类
父母
- <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> ☆☆☆☆☆ : 我读了两遍吧,我觉得对我来说很有帮助,如何和不成熟的人【父母】相处 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>
恋人
- <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> ☆☆☆☆☆ :我发现自己满喜欢这个欢作者【她还有一本《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》我也很喜欢】,这本书是讲处理关系的,第一章讲处理和自己的关系,最喜欢的是“真正的归属感不需要你改变自己”这部分: 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>
每个人都需要找到归属感, 归属于一个家庭、一个项目、 一个社区,或者归属于另一个人。 归属感是渴望与他人建立连接的需求, 是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确定感。 如果你觉得很难融入一个群体, 那是因为你总是试图表现出 自己并不具备的特质。
归属感是先属于你自己,表达真实的自我,讲述你的故事,永远不要为了别人而扭曲自我。真正的归属感不需要你改变自己,不需要伪装成你认为自己应该成为的人,也不用成为你认为别人希望你成为的人,你只需要做真正的自己。如果你总是担心自己让别人失望,觉得自己应该这样说,不应该那样做,那只是为了满足别人的好恶,是适应别人,是勉强融入,而无法让你获得真正的归属感。
如果你已经在别人面前展示了真实的自己,却发现仍然无法归属于一个群体,也许你可以试着去寻找真正的同类人群。…也许你现在还没有找到同类,那是因为你还不确定真正的自我是怎样的,还没有真正做自己。
- <多重伴侶下的安全感:依附關係、創傷理論,與知情同意的開放式關係> ☆☆☆☆ : 讲搞 poly,其中也有讲到和自己建立安全依附
- <虐恋亚文化>☆☆☆☆ :这本书是国内第一部 SM 学术著作嘛?看的我嘎嘎乐,笑的很开心,其实要搞 SM 也是要费心力的,比如你能接受的程度,你想要被怎样对待,里面总结虐恋的一些特点,然后写的一些真是看的我嘎嘎乐,当然也有极少的部分会皱眉,要搞虐恋其实还要得有信念感,因为这是“成年人的游戏、平常人的戏剧”,不然想到自己会笑场 虐恋亚文化>
自我
找自己
- 《中年之路:人格的第二次成型》☆☆☆☆☆ :我很喜欢,觉得写的非常好,然后也很喜欢作者,这本书的主题就是中年之路(中年危机)。中年是我们再次发现自我、成为自我的绝佳机会。这本书写到了童年创伤、亲密关系、养育孩子、从父母期望中挣脱出、工作意义以及使命,最重要的是,作者在里面提到的个体化和再次挖掘自我,倾听/观察自己内心的阴影,让世俗权力和评价让位,让我们成为真正想成为的自己。
- 《中年之路2》☆☆☆☆☆:依旧是中年危机这个话题,中年危机实际上是“天然的,直觉的自我”和“习得的,反应性的自我”时间的一场战争。 只有我们潜入内心深处,努力才能找回那个渴望表达自己的天然的自我,这个过程也并非一场电影,而是一部乡土剧,我们的心灵会频繁地脱离自我的控制,我们必定会被拽落到沼泽之中遭受痛苦。但沼泽中蕴含着挑战和意义,发现意义,做出改变,不再被过往束缚。 我们是深渊本身,但也是跨过深渊的绳索。
抑郁、焦虑、防御、cPTSD
- 《拥抱你的敏感情绪:疗愈情绪,接纳自我》☆☆☆☆☆ :也是看了两遍,不同于很多书籍,这本书提倡 HSP 你不需要躲起来,情绪敏感是一种天赋,你得善待、谨慎的使用它,把共情、体贴留给爱的人
- 《我的痛苦有名字嗎?》☆☆☆☆☆ :太好哭了,东亚女性的痛。很有共鸣,边看边哭。
- 《我的骨頭知曉一切》☆☆☆☆☆ :cPTSD之书,有些时候,therapist/药物只是帮你管理症状,但是可能还是需要潜入内心找到症结。
- 《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》☆☆☆☆:防御本身没有什么问题,问题是如果防御变得太过僵化,那我们需要寻找别的出路,采用更有觉察力的、更灵活的方法来帮我们做出应对。
当你做到这些的时候,你将可以选择做出防御的反应,或者采取不同的行动。这可能看上去没什么了不起的,但比起过上童话般的生活,沉浸在没有痛苦与冲突的白日梦中,选择的能力代表了我们最重要的一种自由——一旦防御不再完全主宰我们的行为,以建设性的方式管理我们的情绪与行为的心理自由,将不再遥不可及。
- <四十而惑>☆☆:虽然让我意识到女性中年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特定的身体变化,但不推荐。 四十而惑>
散文
- <雖然會胖,但還是想一個人吃完半半炸雞再睡>☆☆☆☆☆ :散文集,我超爱这个作者–朴相映,近年看了他的两本书,另一本是《在熙,燒酒,我,還有冰箱裡的藍莓與菸》。
小说
- 《魚眼》☆☆☆☆☆ :年度推理小说 No 1,太精彩,本以为是开胃小菜,结果是妥妥的大餐,太美味。如果说有任何缺点的话那就是菜太多了,其实里面的很多部分拉出来单写本身就是无比精彩的。
- 《在熙,燒酒,我,還有冰箱裡的藍莓與菸》☆☆☆☆☆ :很精彩,很喜欢,太会写了啦,也看哭了几次。真是嫉妒作者的才华。
- 《抱歉,我討厭我的孩子》☆☆☆☆:因为先看的《鱼眼》太过惊艳,所以对这本印象没有那么深。也是好看的。
- 《努力是癮》☆☆☆☆:短篇小说集,因为在加州生活过很亲切所以加一星。
- 《老公的陰莖插不進來》☆☆☆ :虽然像 po文 名字,但其实是严肃正经的悲伤东亚文学
- 《素食者》☆☆☆ :连夜赶读诺奖书
- 《氯水人鱼》☆☆☆ :不是很有共鸣,可能作者本身 ABC,not a fan,也许 ABC / American 更有共鸣?body horror 类型,觉得idea 优于作品本身(对不起,俺给作者下跪🧎🏻)
- 《火车》 ☆☆☆:社会派推理
政治
- 《政治学通识》☆☆☆☆☆ :键政101,名不虚传,基本面面俱到。最喜欢的还是关于自由主义的部分。同时让我直到自己最喜欢的还是政治哲学 political philosophy。
- 《虽然人人都说暴力不好(14岁懂社会系列) 》☆☆☆☆☆ :政治哲学,讲国家为什么能合法垄断暴力。虽然是什么14岁系列,但无论年纪多大的老中都可读,因为中国可能没教什么真正的政治学吧
杂
- 《别害怕冲突》☆☆☆☆☆ :学到了一个“街头认知论”,就是在街上和人辩出真理,类似苏格拉底。读完的感想,沟通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:沟通的第一要务是弄清目的,如果对方只是为了赢的争论,基本上就可以 call an end了,只有双方都愿意聆听,才可能发生真正的沟通。对话绝不是容易的事,不然越是亲近的人就越是吵的厉害。无论意见有多不相同,都可以发生真正的对话。但这无疑是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和忍耐的。有时候保持友谊比把自己的意见灌输给别人更重要。
- 《逃走的人》☆☆☆:作者采访了一些逃去鹤岗的人的生活,很多逃去鹤岗的人,去之前是怎样的生活,去之后也是怎样的状态。当然逃走本身就是勇敢的,但逃走之后总需要重建的。
- 《如何正确求助》☆☆☆:跟我想象的不一样,是适合慈善家、管理者、政策制定者读到的书。举了很多心理实验的例子来说明怎样人类会更愿意帮助他人。最让我震惊的是“人类的大脑对心痛的处理和对断臂的处理是一样的呢?这是因为疼痛(来自生理的和社会的)是我们求生的一个重要信号。它提醒我们哪里出现了问题,可能是身体受了伤或者是与别人的关系遭到了破坏。而这两者,在整个人类历史上,是我们存活下来尤为必要的两个因素。”
- 《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》☆☆☆☆:伍尔夫的意识流写法,有人喜欢有人不爱,但无论如何,书里的观点一点也不过时,这本书里面的观点(政治价值)远大于阅读乐趣。
- 《为什么长大?》☆☆☆☆:一本有意思的哲学小册子,不是很容易读,有时候读一会,需要放下书思考一会,虽然很短,但也读了一段时间
- 《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》☆☆ :brain teaser 里面一些逻辑问题,可以帮助锻炼逻辑,可以看个乐子